對于病情較輕的產后風濕患者,如僅表現(xiàn)為身體的部分關節(jié)肌肉怕冷、怕風,而疼痛不明顯者,因其體內氣血尚充足,可單采用外治法促邪外出。如可選取具有溫經散寒、疏風祛濕、通絡止痛的中草藥,如艾葉、透骨草、威靈仙、干姜、附子、雞血藤、紅花等,進行中藥泡洗、中藥熱敷、中藥熏蒸等治療,或還可采用針刺、艾灸等外治法激發(fā)體內陽氣,疏散體內風寒濕等邪氣。而對于病情較重的產后風濕患者,單用外治法療效有限,需要在醫(yī)生指導下口服藥物扶助體內氣血,從根本上增加機體抗邪能力,在此基礎上再配合外治法促邪外出,標本兼治。
對于病史長久的產后風濕患者,除應堅持內外治結合治療外,還可以在每年的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治療,即“冬病夏治”。因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、陽氣極旺的時候,此時人體內的陽氣也處于最為充盛的狀態(tài),此時進行穴位貼敷治療最易刺激穴位、激發(fā)經氣,是溫煦陽氣、驅散寒邪的最好時期。因此產后風濕患者在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治療,可以防止疾病在冬季發(fā)作或加重,每年堅持治療,可以祛除體內的沉寒痼疾,有助于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(fā)展。此外對于病史長久的產后風濕患者,還可采用藥膳治療。因藥食同源,很多食物也是藥物,如小米、大麥、山藥、枸杞、紅棗、豬肝、烏雞、桂圓等,可以熬粥、煲湯、做藥酒等,在日常飲食中進行治療。
在產后風濕的治療中,患者還需要注意的是治療的堅持性。產后風濕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其治療周期長,起效慢,需要從根本上調整患者的體質,增強抵抗外邪能力,因此是否能堅持治療決定了本病的預后。 |